近日,广东四会市一家珠宝直播间因标错价引发的纠纷在网络上掀起热议。卖家在直播中将一枚价值268万元的翡翠吊坠误标为26.8万元,吸引了大量观众下单。买家周某在支付定金后,卖家却以“系统错误”为由拒绝发货,导致双方矛盾升级。
案件随即进入司法程序。2025年8月,四会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买家周某的起诉,指控卖家杨某及其父女因标错价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要求赔偿损失。法院审理后认定,卖家在直播平台上标价错误属于明显的交易瑕疵,且未能及时纠正,构成违约。
法院最终判决杨某父女需向周某赔偿490,523.61元,并支付相应利息。该赔偿金额包括买家已支付的定金、因违约产生的利息以及律师费用等实际损失,合计超过50万元。法院同时指出,买家对预期利益的损失未得到支持,因为该部分缺乏充分证据。
针对判决,卖家方面表示,标错价是由于新入职员工操作失误导致的,并已对该员工进行了解聘处理。卖家还称,买家在4月1日曾与他人签订转卖合同,涉嫌伪造合同,已向法院提起上诉,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此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网友们对直播平台的商品信息审核机制提出质疑,认为平台应加强对高价值商品的价格核验,防止类似误标事件再次发生。与此同时,也有声音呼吁消费者在参与线上购物时保持警惕,仔细核对商品信息,避免因价格误差导致的经济损失。
法律专家指出,标错价属于“显失公平”情形,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受损方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若卖方在发现错误后未及时通知买方,且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则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此次纠纷也提醒珠宝行业从业者,尤其是涉及高价值珠宝的直播销售,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查流程。包括多层级的价格确认、实时监控系统以及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以降低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法律风险。
总体来看,标错价事件虽属偶发,但其引发的法律争议和舆论关注提醒了整个电商生态链:在追求流量和销量的同时,必须以诚信和合规为基石,才能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