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已攀升至32.1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约2.17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规模的快速扩张显示出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仍然是吸引资金的重要渠道。
全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也同步增长,达到1.39亿人次,同比增长12.7%,表明理财需求的广泛渗透和投资者对收益的强烈期待。如此庞大的投资者基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固的客源基础。
在收益方面,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了1792亿元的收益,其中银行机构贡献283亿元,理财公司贡献1509亿元。这笔收益在整体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进一步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从产品结构来看,固收类理财仍是规模增长的主力,存续规模达31.21万亿元,占比超过97%,而混合类产品规模相对有限,仅为0.83万亿元。固收类产品的稳健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确定的收益预期。
与此同时,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已占全市场的91.13%,显示出理财公司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方面的竞争优势。银行与理财公司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格局正在逐步演变。
行业专家指出,随着三季度末资金回表效应的消退,理财资金有望重新出表,加之“存款搬家”趋势的延续,预计四季度理财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动力。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确定性成为吸引资金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多元资产,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约2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发挥了稳增长、促投资的积极作用。这也体现了理财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非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在三季度出现显著下降,同比下降28.01%至2.85万亿元,显示出行业内部结构性调整的趋势。这进一步凸显了理财专营化的政策导向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总体来看,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突破与收益增长,标志着该领域在当前金融环境中的韧性与活力。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和产品创新的深入,理财市场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健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和安全的财富管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