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察

主页>财经资讯>消费观察>
极速冷链:大闸蟹“头等舱”24小时直达餐桌
2025-10-23 10:21 来源:经东网财经

  在金秋时节,随着大闸蟹进入捕捞旺季,一项全新的物流模式悄然上线——大闸蟹坐上“头等舱”,在24小时内从产地飞抵千家餐桌。该模式依托智能转运中心和冷链航空运输,实现了从无锡硕放机场起飞、经鄂州转运枢纽,再快速分拨至全国各地的全链路极速配送。

  核心设施是大闸蟹智能转运中心,单小时分拣产能已突破2万件,单日吞吐量超过40万件,较去年提升100%。中心采用全自动化分拣设备和低温保鲜系统,确保每只螃蟹在5~10℃的恒温环境中完成全程转运。

  从产地预冷到冷运车转运,再到智能转运中心,整个链路实现了无缝衔接。捕捞上岸后,螃蟹立即进行快速预冷,随后装入专用冷链箱体,进入冷运车进行区域转运。到达转运中心后,螃蟹继续保持低温,并在专用的“大闸蟹专机”上完成空运,最大程度降低温度波动对活体的影响。

  航线设计上,专机从无锡硕放机场起飞,首站抵达湖北鄂州机场转运枢纽。此后,依据目的地的距离和需求,进行二次冷链分拨。以哈尔滨为例,距离约1700公里的航程和地面配送,整个过程不超过24小时,确保螃蟹在最佳鲜活状态抵达餐桌。

  实际配送案例显示,来自阳澄湖的活体大闸蟹在24小时内即可从黄河口直达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消费者手中,极大缩短了传统冷链物流的时效。消费者在收到螃蟹时,仍能感受到活泼的螯足和鲜亮的甲壳,品尝到近乎“现场捕捞”的鲜美。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冷链技术的升级和航空物流的协同。冷链全程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确保每一环节符合国家鲜活水产品运输标准;而航空运输的高效性则为跨省快速配送提供了可靠保障。

  面对日益增长的高端海鲜需求,物流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头等舱”航线网络,覆盖更多二线城市和偏远地区。同时,将引入更多智能分拣设备和无人车末端配送,力争在未来实现48小时全国产地到餐桌的全覆盖。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大闸蟹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活体水产品的快速配送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随着冷链技术的持续突破,更多高价值海鲜有望实现“秒到”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度的极致追求。

  在金秋的餐桌上,坐在“头等舱”里的大闸蟹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而是通过高效冷链和航空物流,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美味。未来,随着物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这种24小时极速配送模式有望成为高端海鲜消费的新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