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主页>财经资讯>股市>行业分析>
汽车后市场迎来新一轮扩容 高质量发展加速布局
2025-10-24 11:00 来源:经东网财经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2023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4.35 亿辆,汽车后市场的基本盘规模保持稳健增长。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24 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7.5 万亿元,2025 年有望突破 8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9% 左右。这一规模的快速扩张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资本和技术的持续涌入。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是后市场扩容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汽车后市场规范化、数字化的政策文件,涵盖维修标准、配件质量监管以及新能源汽车维修体系建设等方面。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从传统维修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进一步激发了后市场的活力。车主对汽车养护的意识日益增强,除了基础的保养维修外,对车内空气质量、智能互联、个性化改装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使得电池更换、充电设施维护以及软件升级等新业务成为增长点,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链的同步扩容。

  数字化平台的崛起为后市场注入了新动能。大型互联网企业和汽车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了线上预约、远程诊断、智能配件推荐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了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和供应链的高效协同。这些平台的渗透率在 2024 年已超过 30%,显著提升了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金融与保险的深度融合也在加速后市场的规模扩张。汽车金融渗透率从 2017 年的 35% 上升至 2024 年的 62%,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分期付款、租赁以及后市场保险产品,降低了车主的使用成本,刺激了维修保养和配件更换的频次。与此同时,车险公司将维修网络与保险理赔深度绑定,形成了“保险+维修”一体化服务模式。

  技术创新正重塑后市场的价值链。智能驾驶、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使得软件更新、传感器校准和系统诊断成为常规服务项目,传统的机械维修比重逐步下降。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取得突破,为后市场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人才短缺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但高技能维修人才和数字化运营人才供给不足,导致部分细分领域出现“人才荒”现象,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新业务的落地。

  资本市场对后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多家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后市场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预计未来三年内相关业务收入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也加大了对后市场创新企业的布局,推动了行业的快速迭代。

  展望未来,汽车后市场将在政策、技术、金融和人才四大驱动下继续扩容。行业企业需要抓住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服务和数字平台的机遇,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