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大豆协会公布的2025/2026营销年度数据显示,对华大豆订单已降至“零”,而去年同季中国仍采购约132亿美元的美豆,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4%。这一骤变让本应迎来丰收的美国中西部农田瞬间陷入沉寂,众多豆农称今年是职业生涯最黑暗的一年。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进一步揭示,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突破1.2亿吨,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然而截至8月,中国对美新增大豆订单仍为零,这是自1995年中国首次进口美国大豆以来的首次“真空期”。大量成熟的大豆在仓库中堆积,部分地区的储粮罐已出现超负荷现象,导致大豆价格急剧下跌,农户收入锐减。
面对订单全失,伊利诺伊、艾奥瓦、堪萨斯等主要产豆州的农场主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无奈。有的甚至在TikTok上发布视频,称只能将大豆“撒回田里”。他们指出,除中国外的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需求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填补失去的巨大缺口。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在致信特朗普政府的信中强调,中国买家对美国供应商的信任度已降至39%,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计划永久降低对美大豆的采购比例。协会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对华关税政策,认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农民的生计,也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已加速多元化进口渠道,巴西成为美国大豆的主要竞争对手。巴西货轮频繁抵达中国港口,进一步压缩了美国的市场空间。美国农民担忧,若无法及时打开新的出口渠道,可能被迫转种经济价值更低的作物,如饲料玉米,以降低损失。
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也因这场“零订单”危机而变得紧张。部分州议员在国会听证会上质询政府,要求提供对受影响农户的直接补贴和风险管理方案。尽管如此,短期内的政策调整仍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博弈,农民的困境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
从长远来看,专家指出,此次危机凸显了美国大豆出口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风险。建议美国农业部门加大对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提升大豆的深加工附加值,以降低对原料出口的敏感度。只有在多元化市场布局和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才能在未来的贸易摩擦中保持韧性。
当前,面对中国订单的彻底归零,美国大豆农民正经历从丰收季到“绝望季”的急剧转变。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回应,还是行业自身的市场调整,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决定这场危机的走向以及美国农业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