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装备正以高速创新的姿态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过去一年,围绕高端影像、手术机器人、粒子治疗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层出不穷,标志着我国从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向自主可控、国际竞争力强的方向实现了实质性跨越。
在影像诊断领域,联影医疗的CT产品已突破万台累计发货,凭借128层、640层等高端型号以及AI辅助诊断系统,成为国内外医院的首选装备,2024年市场份额逼近30%,并成功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公司研发的5T全身磁共振更是突破了传统3T磁场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全身高场成像,刷新了20年的技术纪录,进一步削弱了国外品牌的垄断优势。
手术机器人方面,国产SR手术机器人在2024年完成了超过1200例神经外科手术,显示出在精准微创手术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随后,2025年国内多家企业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外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了手术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提升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患者创伤提供了新路径。
粒子治疗技术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北京艾普强粒子设备公司研发的国产首台360°旋转质子治疗系统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率超90%,成功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放疗设备上的技术垄断,预计将在今年内完成注册并投入临床使用。此外,南京中科超精的“麒麟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已实现全系列产品上线,成为国内肿瘤精准放疗的标志性利器。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平台的深度融合为装备升级注入新动能。迈瑞医疗推出的“瑞智联”系统通过打通设备数据孤岛,实现了跨平台的实时监控与远程诊疗,提升了医院信息化水平并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基础设施。同样,联影的天眼AI系统在CT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使诊断效率提升30%以上,进一步凸显了AI在医疗装备中的价值。
国产装备的国际影响力正快速扩张。2024年至2025年间,我国医疗装备已出口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尤其在手术机器人、人工血管、数字平板X线等产品上实现了全球市场的显著渗透。瑞士卢塞恩州立医院近期使用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完成复杂动脉瘤手术,标志着中国创新装备在高端国际手术中的成功应用。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务院在近期国常会上强调要加大国产医疗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通知》进一步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促进企业与医院深度协同。这些举措为国产装备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奠定了制度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国产医疗装备将在技术成熟度、产品多样性和全球市场占有率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后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率有望突破80%,并将在全球医疗健康治理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国产医疗装备的快速崛起,不仅提升了国内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也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