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300亿元,首次以微弱优势超过上海,重新夺回“消费第一城”称号。这一成绩标志着重庆在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全国消费升级提供了新样本。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1元,位列全国第九位,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重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升至14001元,消费与收入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显示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品质化趋势。
重庆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推动消费回暖。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出多场消费促销活动、深化文旅融合等举措,使得全市在4至6月期间累计举办超过700场消费促进活动,直接拉动销售额约70亿元。这些活动覆盖了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域、全季的消费盛宴。
在零售业态方面,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9%,汽车类零售额也实现正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和回升4.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重庆的消费结构正从传统商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升了整体消费层次。
与上海相比,重庆在高端服务供给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上海虽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具备优势,但本地高端医美、专科医疗、国际演出等服务供给比例仍偏低,部分需求仍被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城市分流。重庆则通过打造本土品牌和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买全球,也卖全球”的消费闭环。
为巩固“消费第一城”地位,重庆计划在下半年继续加大消费刺激力度。包括推出更多场景化消费体验、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扩大文旅消费场景等,力争在全年实现消费总额突破1.8万亿元的目标。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服务,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产业方面,重庆正加速新兴产业布局,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产业升级带动的收入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专家指出,重庆的成功经验在于政策联动、活动创新与产业支撑的有机结合。未来,其他城市若想在消费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在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本土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总体来看,重庆凭借强劲的消费数据、积极的政策措施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重新夺回“消费第一城”称号并非偶然。随着下半年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发力,重庆有望在2025年实现更高的消费增长,为全国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